虫珀的形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。在植物分泌树脂的过程中,到达一定量以后,会流淌或者滴落下来。一些体积小的虫子会在植物附近活动,有的在树干上,有的飞在空中,有在地面或者矮小的植物叶子上活动,有的独自出行,有的则成群结队,有的遇到天敌相互厮杀。当树脂流淌或者滴落的过程中,恰巧的与虫子相遇,体积小力气小的虫子,就会被树脂完全包裹起来,树脂堆积的越来越多,包裹的也就越来越严实。之后经过岁月的洗礼,风沙的掩埋,树脂被埋到地下,经过数千万年的石化过程,最终形成了具有远古生物的化石——虫珀。
虫珀是琥珀品类中最珍贵的一种,其观赏和收藏价值非常高。而随着琥珀市场的火热,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人们对琥珀、对虫珀的不够了解,开始大肆造假虫珀,然后以高倍价格出售,以赚取丰厚的利润。其实天然的虫珀非常稀少,它的形成几率是很低的,但市场上却有着各式各样的虫珀在销售,而包裹其中的虫体还非常完整清晰,品类繁多。对于这些不正常的现象,要提醒各位喜爱收藏虫珀的琥珀迷们,谨慎购买!
一、观察琥珀的表皮
无论是什么样的虫珀都属于琥珀。鉴别虫珀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鉴定虫珀的皮,也就是用来包裹内含物的材料。由于真正的琥珀很难完全熔融成液体,而压制琥珀中加入的虫体在高温高压下变形得很厉害,并且琥珀做假成本很高,所以虫珀的做伪一般常用琥珀的替代品,比如柯巴脂,赛璐璐和聚合树脂等。但不管是用了什么样的替代物,都无法逃过“琥珀”特征的鉴定。高明的做假者将琥珀切割开,精心地植入内含物,再巧妙地合上;或是在天然琥珀中挖出一个小孔,植入虫体后再用聚合树脂封灌,这样的赝品甚至让博物馆的专家都会看走眼。
二、内含物的姿态
造假虫珀首先是将已僵死的昆虫放入琥珀中,再进行加热加压,往往较纤细的虫体会被挤压的很扁,如果是大型的鞘翅目的昆虫,虫体更不自然,不会有天然琥珀中虫体被树脂粘住而垂死挣扎的迹象了。从这一点来说还是较容易分辨的。
三、内含物的变化
内含物经过千万年的时间,发生了很多变化,最主要的就是脱水、脱色和内部组织的分解。脱水对具有几丁质外壳的昆虫来说,不是很明显,但是对青蛙这样的生物来说,变化是显而易见的。除了一些少数的鞘翅目昆虫,绝大部分内含物的色素都被分解,所以你要是看到五颜六色的内含物,那基本是假的。
四、内含物物种
内含物物种的鉴定是鉴别虫珀真伪最强有力的证据。可是这样的鉴定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,对于一般的虫珀玩家来说要用肉眼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有些生物看似普通,但在琥珀里却很罕见。如果你发现一些稀有的物种以很普通的价格出售,一定要小心。
五、树脂流
对光观察,看是否能观察到“树脂流”的痕迹。大部分的内含物都是先被一层树脂黏附,再被新滴下来的树脂覆盖,两路不同的树脂之间就会形成一个自然的分界面,而内含物,特别是飞虫类的,就往往处在这个分界面上。这并不是一个硬性的指标,但能辅助你的判断。
六、内含物的大小
大型的动物能很轻易地从树脂中逃生,所以一般只有小型的生物才会被树脂包裹并保存下来。常见的内含物都只有几毫米长,超过一厘米的生物已经很少见了,而两厘米以上的则更是稀有。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的虫珀,内含物最大的也只有两厘米左右。蜥蜴内含物有的时候能达到五六厘米,那几乎是内含物的极限了。内含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虫珀的价格。
不管是用了什么样的替代物,他们都无法逃过“琥珀”特征的鉴定。高明的作假者将琥珀切割开,精心地植入内含物,再巧妙地合上;或是在 天然 琥珀中挖出一个小孔,植入虫体后再用聚合树脂封灌,这样的赝品甚至让博物馆的专家都会看走眼。
评论